- 當前位置:首頁
- 觀點研究
史育龍:全面鄉村振興難度不亞于脫貧攻堅



12月17日,以“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南方智庫論壇在廣州主會場、??诜謺鼍€上線下同步舉行。會上,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史育龍發表主旨演講。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
史育龍表示,四年來,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效果,從農業生產能力、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村的面貌和城鄉融合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程度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史育龍介紹,在開展一項有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時發現,規劃確定的22項主要指標中,有6項提前完成了2022年的規劃目標,有11項完成了2020年的中期目標。但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3項指標低于2020年預期,分別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集體經濟強村比重以及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同時,農業勞動生產力、農村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兩項指標進展相對緩慢。
“總體來看,鄉村振興過程中物質文明不斷夯實,但精神文明、生產效益、城鄉關系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笔酚埍硎?。
他認為,鄉村振興目前還面臨著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不夠高、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存短板的問題,特別是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而人才短缺成為鄉村振興最大的瓶頸。
如何看待現在的新型城鎮化形勢?史育龍表示,中國城鎮化還有較大的空間,但是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其次,農民工總量減少,外出農民工增量下降,越來越多農民工選擇就近就地轉移,這一特征突出。同時,從全國范圍來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為承載人口和經濟的主要空間形式,人口和經濟活動向經濟發展優勢地區集中已經開始形成。
此外,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推動下,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在逐步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步伐比前幾年顯著加快,關于城市人才如何入鄉,城市工商資本如何入鄉,以及建立新產業、新業態的培訓機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政策突破。
史育龍認為,鄉村振興未來是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全面振興,這種全面的鄉村振興體現為三個方面的變化:由初期的頂層設計到全面的實化,由早期的示范到點面相結合的全面鋪開,由重點領域到五大振興全面推進。
“全面的鄉村振興無論從廣度、難度、深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正在從階段性任務向長期任務轉變?!笔酚埍硎?。
從鄉村融合的視角來看,下一步鄉村振興工作應如何開展?
史育龍表示,推動城鄉要素的雙向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是推進鄉村振興需要著重做好的工作之一。應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此外,也要完善鄉村發展投融資機制,建立人才入鄉激勵機制。
其次,要著力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統籌城鄉空間規劃,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以及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特別要容許縣級政府優化村莊布局,有效利用鄉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注重提升縣城和小城鎮的承載能力,探索新型城鎮化的促進機制。
同時,要豐富鄉村的經濟業態。發展鄉村富民產業,特別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建設產業基礎設施,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斑@一點在城市工商資本進入鄉村在發展過程中構建完善的城鄉之間的聯結機制尤為重要?!笔酚埍硎?。
此外,史育龍認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也是下階段的重點工作之一。他表示,鄉村建設行動要以村莊的規劃編制作為起點,著重于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提升、村莊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農村公共服務的提升,顯著提升整個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的水平、居住設施完備水平、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確保在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